M1“纳新”与时俱进 货币政策框架改革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自明年1月份数据起,人民银行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纳入M1统计范围,预计将于明年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M1反映的是流动性极强的货币,过去包括流通中货币(M0)和单位活期存款。此番M1“纳新”反映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重大变化,货币供应量作为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也需与时俱进,动态完善统计口径。

  过往,由于M1能够前瞻性地反映居民消费、购房和企业投资等经济活动,是市场研究者预测经济和股市走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今年1~9月,受楼市低迷、经济内生动能偏弱、银行“手工补息”被叫停等因素影响,M1同比增速连续下行,甚至持续数月负增长,但自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来,经济出现边际向好迹象,10月末M1同比增速便出现拐点,降幅较上月收窄,预计11月的数据仍有望延续转好势头。如果以“纳新”的统计口径计算今年以来的M1走势,根据测算,上述趋势和拐点同样适用,只是增速降幅会较原统计口径有所收窄。因此,可以看出,M1统计口径的修订不是为了美化数据,而是为了更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为政策调控提供精准度更高的参考依据,增强政策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M1统计口径“纳新”也是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加快推进的重要一环。央行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改革要以价格调控模式为主,数量目标逐步淡化。这一方面说明货币供应量等金融数量指标对政策调控的指导作用将更多属于辅助参考;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控将更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主导作用,强化单一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存贷款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的牵引作用,以此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实际上,相比于热议的M1统计口径调整,近期货币政策框架在价格调控方面诸多看似细小的改革更值得市场重视。比如,上周召开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倡议的“除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外的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7天期逆回购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国家开发银行近期全市场首发7天重定价的以DR007利率为基准的中长期浮息债,以及央行持续数月缩量续作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以逐步压缩MLF余额……这些举措都在不断强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主体地位,逐渐理顺由短及长的定价传导机制,让各类市场利率能更为顺畅地围绕政策利率“形得成”“调得了”,最终使利率政策更好服务于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沈阳屹晟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s://wap.syysheng.com/post/1435.html

上一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现阶段性回落

下一篇:韩国最大工会组织:将无限期罢工,直至尹锡悦下台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